關于亞盛
甘肅亞盛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豐富的土地資源為基礎,集農資服務、農作物種植、農產品加工、農業技術研發、商貿流通為一體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來源: 作者: 時間:2014-4-3 閱讀:
2014年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提升年活動方案
(2014年3月)
在糧食“十連增”的高起點上,繼續保持發展的好勢頭,需要政策的有力扶持,更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撐。在總結近幾年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經驗的基礎上,我部決定在2014年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提升年活動,加快標準化、區域性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的推廣,進一步挖掘增產潛力。特制定如下活動方案:
一、活動背景
2008年以來,農業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糧食高產創建,集成推廣先進實用技術,為糧食“十連增”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在總結高產創建經驗的基礎上,農業部組織開展了糧食增產模式攻關,集成推廣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輻射帶動更廣范圍、更大面積均衡增產。在糧食連年增產的基礎上,各種要素繃得很緊,繼續增產難度更大。立足我國的農情和現實的基礎,根本途徑是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踐證明,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是突破資源約束的重要途徑、是科技興糧的重要平臺、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要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機制,加快推廣標準化、區域性的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示范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為保持糧食發展的好勢頭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思路
按照“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戰略要求,緊緊圍繞部黨組“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兩個持續提高”的要求,堅持改革創新,完善管理機制,創新組織方式,強化科技支撐,集成組裝先進實用技術,推進糧食生產規;、標準化、集約化、專業化,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在更大規模、更廣范圍、更高層次上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穩定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三、活動目標
緊緊圍繞糧食穩定增產的目標和要求,加強指導服務,完善工作機制,提高創建水平。一是打造一批高產典型。在繼續抓好12500個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的基礎上,突出抓好5個地(市)、50個縣(市)、500個鄉(鎮)整建制推進試點,擴大示范效應。二是打造一批高產高效示范區。突出抓好50個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縣,加快推廣58個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為大面積推廣積累經驗。三是打造一批糧食生產骨干力量。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率先推廣集成組裝技術,帶動周邊農戶示范推廣。
四、主要任務
(一)突出重點區域,抓好試點示范。以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為單元,突出抓好5個市(地)、50個縣(市)、500個鄉(鎮)整建制推進試點,嚴格項目管理,確保示范片面積落實、指導到位,全面推行“五統一”技術模式,實現創高產、出典型。在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地區,選擇生態條件相同、生產基礎相似的29個優勢區域,將高產創建的成熟技術集成組裝成58個區域性標準化的技術模式,重點在50個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縣示范應用,為大面積推廣應用積累經驗。
(二)突出主要作物,完善技術模式。以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油菜5大作物為重點,將關鍵技術瓶頸攻關與成熟技術推廣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農業行政部門的組織領導和科研的技術支撐作用,充分整合育種、栽培、植保、土肥、農機等各行業力量,充分引導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主體參與,在試點示范集成技術模式的過程中,發現短板,集中力量進行科研攻關,對制約生產水平提升的瓶頸因素進行重點突破,對集成技術模式進行完善提升,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加速形成新的生產能力。
(三)突出成果應用,帶動均衡增產。糧食高產創建要突出抓好整建制推進試點,將高產創建萬畝片的成熟技術由片到區、由點到面延伸發展,輻射帶動所在縣市大面積增產。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要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更加注重萬畝片基礎上的區域化,更加注重農機農藝結合基礎上的標準化,更加注重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基礎上的規;,實現高產目標與優質、高效、節本、增效目標的有機結合,將高產創建的成功經驗和技術模式在更大規模、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推廣應用,輻射帶動區域均衡增產,實現糧食生產方式的新變革。
(四)突出指導培訓,推進技術落實。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好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技術方案,明確產量目標、主導品種、主推模式等內容。在關鍵農時季節,分區域、分作物、分層次組織開展現場觀摩、技術培訓等活動。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高產創建萬畝片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縣開展“點對點”、“面對面”的技術服務。充分利用陽光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等項目,加強對農民和種糧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訓指導,確保高產創建的各項技術要求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的成熟技術模式真正推廣到位、落實到田。
(五)突出監督考核,提升管理水平。進一步健全項目管理機制,嚴格事前管理、加強事中檢查、開展事后考評。在項目申報階段,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準入門檻,擇優進行安排。在項目實施階段,分區域、分作物進行督促檢查、評比交流,完善提高。在項目總結階段,分作物總結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成效,引入績效考核機制,分級負責。省級農業部門在市縣自評基礎上,組織開展市縣互評,確定本省考核結果。農業部采取抽查方式對各省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綜合評定,績效考核結果與下一年度項目資金和任務安排掛鉤。
(六)突出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制定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宣傳方案,及時總結各地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的好做法、好經驗,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網站等媒體以及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宣傳引導。要大力宣傳高產創建技術措施和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提高技術普及率;大力宣傳科研人員、基層農技人員無私奉獻的先進事跡,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營造合力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糧食增產的良好氛圍。
五、活動安排
(一)制定項目方案。3-4月份,印發《2014年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實施指導意見》、《2014年糧棉油糖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實施指導意見》、《2014年糧食增產模式攻關實施指導意見》,確定不同作物高產創建和增產模式攻關的目標任務和實施內容,明確資金使用方向和具體工作要求等。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方案,落實高產創建萬畝片、整建制推進試點市縣鄉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示范片。
(二)開展技術培訓。4-9月,分區域、分作物、分層次開展高產創建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技術培訓。3月開展長江中下游水稻、油菜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培訓,4月開展東北玉米、西南西北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培訓,6月開展黃淮海夏玉米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培訓,7月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現場培訓觀摩活動,9月開展小麥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培訓。
(三)組織“院士專家行”。邀請小麥、玉米、水稻、馬鈴薯、油菜等領域的院士和知名專家,赴高產創建、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縣市開展咨詢服務和現場指導,為進一步提升高產創建和增產模式攻關水平出謀劃策。
(四)開展帶頭人培訓。加強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指導培訓。結合2014年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項目,以高產創建和糧食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為重點,開展30期種糧大戶專題培訓,每期培訓100名種糧大戶,共培訓3000名。各地要整合資源,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蹲點指導,結對幫扶,“一對一”、“面對面”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五)組織督導檢查。6-7月,組織由農業部種植業系統和部分省廳司局級干部帶隊的20個工作指導組,對各地高產創建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全面了解情況,重點檢查小麥、水稻、玉米等作物進展情況,總結交流經驗,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落實。
(六)開展測產驗收。4月,制定2014年高產創建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測產驗收方案。遵循縣級自測、省級復測、部級抽測的原則,對高產創建萬畝片、整建制推進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市縣進行測產驗收和產量調查。5-6月,開展夏收小麥、油菜測產驗收;6-7月,開展早稻測產驗收;9-10月,開展秋糧測產驗收。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組織好測產驗收,認真總結高產經驗,及時匯總上報夏糧、早稻、秋糧測產驗收結果。
(七)實施績效考核。5月,制定《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項目管理辦法》。實行項目績效考核,采取百分制基礎上的浮動評分辦法,根據各項目單位制度建設、工作開展、資金使用、產量指標完成、培訓觀摩、檔案管理、機制創新等情況進行打分。7-8月,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考核;10-11月,開展項目績效考核,綜合評分排名,績效考核結果與下一年度項目資金和任務安排掛鉤。各省農業部門可結合本省實際,制定省級項目績效考核辦法。
(八)加強宣傳引導。3月,在中國農業信息網上全文登載58個高產高效技術模式,供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民群眾免費下載使用。3-5月,在農民日報對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油菜高產高效技術模式進行5次專版宣傳,組織專家進行系列解讀。3-12月,在中國農業信息網開設高產創建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專欄,及時宣傳各地工作動態。制作高產創建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專題宣傳片,在中央和省級電視臺播放。組織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對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的5個地市、50個縣市和50個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縣市進行跟蹤報道。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農業部成立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提升年活動工作協調指導組,加強指導服務,推進措施落實。省市縣農業部門都要成立工作指導組,制定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強化責任落實,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二)加大資金投入。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補助資金重點向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縣(市)傾斜、重點向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試點市縣鄉傾斜。各地也要加大配套資金投入,整合項目資源,發揮集聚效應。
(三)強化機制創新。各地在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過程中,要積極探索行政與科研相結合、產學研農科教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積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力量參與高產創建和增產模式攻關,帶動提升糧食生產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
(四)做好項目總結。省級農業部門要制定本省工作方案,及時報送工作進展、測產結果和典型經驗等材料做好階段性工作總結和年度總結工作。工作方案于2014年4月15日前,年度工作總結于2014年11月底前報送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
來源: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