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亞盛
甘肅亞盛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豐富的土地資源為基礎,集農資服務、農作物種植、農產品加工、農業技術研發、商貿流通為一體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來源: 作者: 時間:2022-8-10 閱讀:
“我以后要在甘肅成家立業,再把我爸媽也接過來!
理想不分貴賤,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就能收獲成功。
故事的主人公叫楊英帥,1996年出生在山東泰安的一個小山村,父母都依靠種地為生。從小就跟著父母下地干活的他,深知父母的辛苦,想著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讓家人的生活好起來。
初到甘肅 結緣亞盛
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2015年楊英帥孤身來到甘肅求學,就讀于甘肅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四年的大學生活,讓他對農業有了更全面、科學的認識,對未來的道路也有了清晰的目標,他決定留在甘肅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用一技之長,尋求安身立命之所。
上學期間,一次偶然的學習機會讓楊英帥同甘肅農墾旗下亞盛集團結緣,現代化的大農機、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先進的灌水施肥設施……,讓他對進入這家企業充滿憧憬。
畢業后,楊英帥果斷向亞盛集團投遞了自己的簡歷,通過面試后,被安排到亞盛薯業集團實習。初到工作崗位的他,被安排負責馬鈴薯微型薯生產,微型薯生產是一項技術性強、程序復雜的工作,在工作中,他注重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有不懂的,就向身邊同事或學校老師請教,始終保持著勤勤懇懇、一絲不茍的的工作態度,他負責的生產區域,微型薯產量和質量始終名列前茅。談到他,公司領導和身邊同事都會豎起大拇指,“小伙子很不錯,很靠譜”。
扎根基層 逐夢田野
2022年,楊英帥被調到亞盛薯業集團第七項目部從事一線田間管理工作。從省城蘭州到河西荒原,從前端微型薯繁育到大田商品薯生產,他所面臨的工作擔子更重,環境更加艱苦。單位領導找他談話,他說作為年輕人,完全服從組織安排,一定會干好工作,不讓領導失望。
亞盛薯業集團第七項目部地處張掖市民樂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干旱少雨,加之祁連山地區海拔高、紫外線強,剛來的第一年,他還不太適應,為了不被曬傷,他時常戴著帽子和圍脖,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同事和他開玩笑,他調皮的說:“可不敢放開讓曬,就這一張帥氣的臉,還要留著找媳婦呢!
七月的河西走廊,火紅的太陽炙烤著大地,考驗著這片土地上的萬物生靈。在薯業集團馬鈴薯種植現場,楊英帥拿著鐵鍬行走在田埂上,低頭查看馬鈴薯長勢,看著腳下干旱的土地,楊英帥說:“最近水資源比較匱乏,心里特別擔心,最大的愿望是能夠下一場大雨,解決眼前的困境!
來到薯業集團第七項目部之前,楊英帥因為寫作能力突出,曾被調到薯業集團宣傳部工作。從生產一線過去的他,對許多專業知識更加了解,工作起來如魚得水,用簡潔樸實的語言,講述農墾故事,訴說農墾精神,卻更能打動人心。但他卻是個坐不住的人,相較于朝九晚五在辦公室,他更想留在田間地頭,與土地近距離接觸,于是他向領導申請,希望留在生產一線工作,他說:“只有腳踏實地,看著幼苗一天天長大時,我心里才會踏實!
情系沃土 大有可為
馬鈴薯產業作為亞盛集團主導產業之一,總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水肥一體化和標準化生產作業。近年來,公司通過不斷延鏈補鏈強鏈,構建了“技術研發中心+種薯繁育+項目生產+產品精深加工”的產業布局。作為一名年輕員工,楊英帥非常珍惜在一線生產學習的機會,他說:“要盡快熟悉這個產業,就必須弄明白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是怎么運作的,而這些,卻是書本中根本學不到的!
目前,楊英帥和另外一名同事共同管理著2500畝馬鈴薯。盛夏7月,正是馬鈴薯快速生長的時候,也是需要水分的重要時期,楊英帥每天都牽掛著馬鈴薯的生長情況和土壤墑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看看外面有沒有下雨,早上六點多吃完早餐就騎著電動車去地里,及時掌握不同種植區域田間情況。需要澆水和施肥時,就及時打開閥門,確保馬鈴薯生產所需水分和營養,為幾個月后的豐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站在第七項目部種植基地的田埂上,一眼望去,上千畝馬鈴薯繁茂的枝葉鋪滿了沃野,微風吹過,似碧波蕩漾,把田間地頭裝扮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有夢想就了不起,只要勇敢的去追逐,屬于他的夢就一定會實現。
上篇:
下篇: